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湮没在赞誉之中,科学史上鲜为人知的五大“败笔”
阅读量:2109 次
发布时间:2019-04-29

本文共 2976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9 分钟。

全文共3005字,预计学习时长8分钟

图源:unsplash

 

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历史息息相关。每一代人都希望通过科学来了解身边的世界并解决问题,其中一些科学贡献意义重大,足以影响整个人类的未来。

 

而湮没在无数赞赏之中的,则是在科学界鲜为人知的失败之处。仔细想想,在科研中,失败远比发现多。在找到最终答案之前,势必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必须先了解什么行不通,才能改善发现过程。

 

有时,理论和答案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结果却远远低于预期。有时只是发现过程中的瑕疵,有时则纯粹就是假象。本文就将介绍科学史上的五大“败笔”。

 

布朗德洛特提出的N射线

 

1903年,法国物理学家布朗德洛特(René Blondlot)声称发现了一种新辐射形式,他称之为N射线。这是在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发现X射线后不久提出的,布朗德洛特认为大多数材料都存在N射线。

 

这种新发现的N射线是肉眼不可见的。要观察这种射线,首先要使其通过镀铝棱镜进行折射,然后通过涂有硫化钙镀层的线状物上的光亮来观察它们。据推测,30个不同的研究小组重复了该实验,有1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并就他们的N射线发现写了大约300篇论文。

 

然而,一些著名实验室无法得到相同结果。此外,N射线似乎具有无法证实的特性。观察不到N射线常常被归咎于进行实验的科学家视物不清,而由于光线扰动和曝光时间等太多可变误差,无法做到摄影存证。

 

最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位名叫罗伯特·W. 伍德(Robert W. Wood)的医生被派到布朗德洛特的实验室进行直接调查。伍德熟悉科研且坚持怀疑论。他观察了几个实验室的实验,但没有看到任何N射线存在的证据。

 

如今再回头看,人们都知道N射线根本不存在,这些研究人员当时都深陷于自欺欺人中。他们对人工检测的前沿结果期望值过高,使用的方法和设备在研究全新现象时极易出错。

 

图源:unsplash

开尔文勋爵对地球年龄的估算

 

威廉·汤姆森(William Thomson),也就是后来的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开氏温标就是以他命名的),称得上那个时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热力学,也就是研究热量。

 

那时,达尔文主义者认为地球年代久远。众所周知,开尔文勋爵对地质学和生物学之类的人文科学并不感兴趣。正因如此,他开始利用物理学原理计算地球的年龄。他推测,既然地球在冷却,它最初一定呈熔化状态。因此,利用热力学原理,他可以确定这个冷却过程耗时多久。

 

1862年,根据当时的测量精度,他认为地球的年龄可能小于1亿年,大约在2千万到4亿年之间。之后,他改进了自己的计算,将最初的估计范围缩小到约2千万到4千万年之间。问题在于,估算出的时间过短,并不足以形成如今的地质。

 

开尔文勋爵受到尊敬无可指摘,但他却仗着自己广泛的公众影响力目空一切,大肆宣扬他关于地球年龄的计算。他批评地质学家乃至整个地质学领域,就因为他们与自己的计算观点不合。

 

随着放射现象被发现,开尔文勋爵的计算结果彻底被否决。放射性定年法提供了一种精确测定地球年龄的方式,现在,人们知道了地球大约有45亿年的历史。

 

从开尔文勋爵对地球年龄的测定中可以吸取几个教训。首先是科学权威不能“一人专政”,无论他们处于何种地位。其次,不同科学学科对同一现象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与其认为其中之一出了纰漏,不如假设只是缺失了某块拼图。

 

图源:unsplash

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

 

甚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也曾在科研中犯错。他在后期把宇宙常数视为整个职业生涯中的最大污点。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著名的广义相对论,该理论研究了重力和质量的影响。他的另一个著名研究成果,狭义相对论,则解决了光速问题。

 

爱因斯坦坚信宇宙是静止的,当时,很多科学家也深以为然。然而,根据其广义相对论的预测,宇宙要么是坍缩的,要么是膨胀的。爱因斯坦无法接受这个结论,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叫做宇宙常数的容差系数。这个常数指宇宙中的排斥力,它平衡了引力的作用,使宇宙保持静止。

 

不幸的是,1929年,当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观察到星系红移时,很明显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这得出的结论是宇宙正在膨胀,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

 

爱因斯坦的错误在于对一个出乎意料的观察引入未知变量,而拒绝接受结果。值得赞扬的是,爱因斯坦为他的错误承担了责任。

 

图源:unsplash

斯坦利·庞斯和马丁·弗莱希曼的冷聚变

 

1989年,斯丹利·庞斯(Stanley Pons)和马丁·弗莱希曼(Martin Fleischmann)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声称他们已经通过实验创造了冷聚变。如果消息属实,这两位研究人员定会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这也意味着能源生产将掀起变革,这可能标志着对化石燃料依赖的结束,从此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核电站通常使用核聚变产生热量,带动涡轮机发电。裂变是将诸如铀之类的重放射性元素分裂的过程。核聚变是将轻元素结合成稍重一些的元素,比如氢聚变成氦。

 

这些过程需要巨大的压力和温度才能使原子融合在一起。虽然氢弹是用核聚变制造的,但事实上并没有能控制核聚变产生能量的技术。

 

冷聚变,顾名思义,就是在低温下将这些较轻的元素组合成较重的元素。这将产生理想的生产能源,但没有人知道如何完成这一壮举。无数的研究人员试图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创造这种冷聚变过程,但却没有任何实验设计能大范围重复实现。很多时候,实验室中的实验装置并未考虑到与规模生产相关的所有问题。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庞斯和弗莱希曼使用电解法在重水中诱导冷聚变的装置已被氚污染。正是这种污染导致观测到了能量峰值,而并未产生冷聚变。这一所谓的发现后来被称为“核聚变错觉”。1989年3月的冷聚变新闻发布会所带来的振奋情绪,到4月底时已成过眼云烟,再无声息。

 

庞斯和弗莱施曼失败的实验表明,在研究结论沦为无可挽回的窘况之前,最好虚心接受同行评议。

 

图源:unsplash

约翰·爱德华·麦克的外星人绑架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的精神病学家约翰·爱德华·麦克(John EdwardMack)开始研究那些声称自己被外星人绑架的病人。起初,麦克怀疑他们可能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但大多数患者并无精神病史或患病迹象。

 

从那之后,他开始严肃对待他们的说辞。

 

很多人认为麦克只是受他病人的妄想和信仰所蒙骗。由于他无法确认他的病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所以只能相信他们的说法,他驳斥了任何认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会因思维有缺陷等因素虚构错误信念的观点。

 

除此之外,他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病人的说法只是一面之词,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

 

图源:unsplash

科学的进步需要伟大的灵感,更需要切实的证据和实验,每一次的重大突破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从脚下来。

推荐阅读专题

留言点赞发个朋友圈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编译组:郝岩君、孙津

相关链接:

https://medium.com/discourse/the-5-greatest-blunders-in-the-history-of-science-b3c751ac2a76

如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

推荐文章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添加关注

读芯君爱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数据重生:让神经机器翻译中的不活跃样本“复活”
查看>>
【Java】【28】提高List的removeAll方法的效率
查看>>
【JS】【31】读取json文件
查看>>
OpenSSL源代码学习[转]
查看>>
Spring下载地址
查看>>
google app api相关(商用)
查看>>
linux放音乐cd
查看>>
GridView+存储过程实现'真分页'
查看>>
flask_migrate
查看>>
解决activemq多消费者并发处理
查看>>
UDP连接和TCP连接的异同
查看>>
hibernate 时间段查询
查看>>
java操作cookie 实现两周内自动登录
查看>>
Tomcat 7优化前及优化后的性能对比
查看>>
Java Guava中的函数式编程讲解
查看>>
Eclipse Memory Analyzer 使用技巧
查看>>
tomcat连接超时
查看>>
谈谈编程思想
查看>>
iOS MapKit导航及地理转码辅助类
查看>>
检测iOS的网络可用性并打开网络设置
查看>>